育儿自媒体怎么做出自己的特点呢,育儿自媒体怎么做出自己的特点呢视频?

信息,是时代的福利,也是时代的诅咒。


我没有条件做详细的数据统计,但从身边接触的大量案例来看,多数家长获取教育信息的主要通道,无非是两个:

1、大的教育自媒体;2、各种群里的活跃家长

而无论是自媒体中的教育大号,还是各种群里的活跃家长,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一个相对比较牛的娃。

目前教育方向的自媒体大号中,几乎很少是教师创办的。最大的原因是,老师呕心沥血写了很多教学干货,传播量都比不上育儿博主的一个自我简介:

“两个孩子,一个考上清华,一个考上北大”。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的孩子奥赛得奖了、很小就考过FCE了、进入到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了,那你在网络上说话的分量,要超过10年教龄的资深老师。

而如果你孩子考上北大了,那只要在群里说话,大家都会有一种屏气凝神的朝拜感,说话分量秒杀20年教龄的资深老教师。

这是新时代的母凭子贵。


先说我的真实想法。这种风气是有很大问题的,对于整个教育环境的塑造,对于多数家庭的良性教育,都有不利的影响。

我们应该多听听老师的话,尤其是那些各种孩子都带,有长期的不同层次学生样本数据对比的一线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培养理念,才最值得普通孩子的家长借鉴。

简述一下逻辑。

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幸存者偏差问题,我以彩票类比。

听说通过买彩票获得500万以上大奖的,每年也有数千人的量级。倘若让这些最高奖的获得者,向大家传授买彩票的技巧,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非常别致的心得。

其中不少人一定会非常坚信自己的分析技术,而碰巧中过500万恰好又是最好的自证。

一个、两个人说,很难让人相信,但陆续十个、百个、千个都中过500万的人在宣传推广,一般人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印象:

好像中500万不是什么难事啊!

你看到处都有人中过500万!

他们说的总比一般人说的有效吧,

要不就跟着学一学试一试!

目前的教育环境,颇有些类似的感觉。在“XX爸爸”、“XX妈妈”们营造的教育环境中,《举一反三》这种书都是随便看看,《学而思白皮》简直成了必读书。

而在真实的线下,大批的、甚至可以说海量的孩子,连基本的课内问题都搞不清楚,六年级质检的普通卷子平均分都不到70。

而他们的父母,每天却看着“海淀妈妈”们的教育经验分享,还在奥数班学着、《学而思白皮》做着,完全不顾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如此,家长焦虑不已,孩子痛苦不堪,就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如果还拿彩票打个极端一些的比方,就仿佛看到了一群整天在看500万中奖经验分享的贫穷百姓,他们每天辛苦工作赚一点钱,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储蓄,却花大量的钱去买彩票,在极端贫穷、困苦,甚至饥饿的状态下,蹲在彩票点门口,焦虑地等待着那微乎其微的概率。


如果真的想要客观评价彩票,应该只听中过500万人群的获奖感言和经验分享么?

当然不行。我们要把眼光更多地投放在,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中。

想以这种视角全盘看清彩票游戏,看清我们普通人在其中的位置,当然要去咨询无差别接触所有购买者的人,而不是只听获奖者说话。

从这个角度来说,找一些理性、客观的彩票店经营者去咨询,才是最佳策略。

如果他们诚实,他们会告诉你:

我经营这个彩票点10年了,卖了不知道多少张彩票,只见过2个人中了500万。像是村口的王二麻子,每周都来买200块钱的,从来没中过一次,他们家连肉都舍不得吃。这样的人,我还能说出好几百个……

在教育领域,拥有这种视角的人,只有一线老师了(还不能是名校的名师)。

一线老师要带各种学生。如果他是个愿意钻研和总结的人,几年之后就不难发现,学生差异极大。

有5%的顶级学生,有30%的努力学生,有40%的一般学生,有25%的无奈学生(比例仅供参考,不同地区和学校不同)。

顶级学生只要点拨,尽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拥有飞翔的翅膀;

努力学生要传授他们方法、培养他们习惯,提升学习的效率;

一般学生尽可能给他们反馈,尽可能给一些动机,实在不行还要硬压着逼出一点学习惯性;

而无奈学生,顾名思义,菩萨心肠的老师想到他们,也只能做到理解与同情,但也很难说可以确定性地改变什么。你只有持续燃烧自己,才有可能在机缘合适的时候,稍微照亮他们一小下。

家长应该多听听这些老师的话,了解真实学校中的一手情况。最重要的,是理解对于不同层次学生,优先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这种宏观的统计视角,能帮助一般家长避开幸存者偏差效应造成的盲目偏见。真实地了解,是任何教育的第一步。

然后,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白他的优点、缺点,他在学习习惯、动机、方法层面的薄弱,针对性地慢慢去解决。你还要根据老师提供的反馈,判定孩子的真实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标与路线,不要乱走一通。

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教育是因而而异的。没有什么标准模具可以流水线般生产顶级孩子,就像没有什么必看的辅导书,没有什么几年级必须学到哪里的标准进度。

至少以我个人视角来看,海淀妈妈们说的“初级必读随便看看的”《举一反三》,是我们90%的家长碰都不该碰的东西。


大家一定要理解幸存者偏差效应,理解你在网上看到的东西,都是极端幸运的留存者,输出给我们的东西。

如果他们的孩子不厉害,他们不可能出名;如果他们不天天说顶级牛娃的事情,就无法吸引到流量;如果他们不推荐大家都根本看不懂的教材,就很难树立“我很厉害”的权威。

只有这些都做得极好又很幸运的自媒体,才会进入到你的眼睛中。而这些已经是神仙孩子的路线了,一般孩子又怎能效仿呢

信息,是时代的福利,也是时代的诅咒。

在这个时代,如何过滤和理解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事。不然会无端消耗人的精力,让你去错误的方向乱想乱做,而没有任何收获。

最后简单说一说我的建议:

对于学习能力很强,有理性判定能力的家长,可以参考知名育儿博主提供的一些教育理念、方法和书籍(这些客观的内容,对于从小长期培养孩子,还是有帮助的)。而对其他主观信息,要结合对孩子的客观认知,理性屏蔽。

对于一般家长,如果你很难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圈层,也不太能搞清孩子的定位,建议根本就不要关注这些内容。

跟着课内老师好好巩固当下内容,该改的错题改好、该复习总结的做到位、该运动休息的给保障,远比焦虑着做无用功好很多。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有用的信息筛选技巧。

尽量不要看自媒体、也不要看畅销书,选择一些出版了10年以上(时间久点其实越好),却目前依然比较经典的书籍来看,可以有效避开大量的垃圾。

因为最有效的筛选工具,就是时间。那些迎合大众的、营销鼓动的、垃圾翻炒的文章和书,很难跨越10年的时间考验。

而跨过这个时间的信息,基础质量会有保证。我们从中所能学到的东西,不会因为尘封时间久变少,反而会更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feno.com/1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