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赛道适合普通人创业的六个赛道(轻医美、宠物经济、三农直播、国潮小餐饮爆品店、少儿素质教育、露营)
前言:露营行业是在发达经济体已经很成熟的产业,国内露营行业的兴起本质是有一批人先富起来了,他们的诉求需要被满足,而绝大部分人看不懂,是因为“先富起来的这批人”在14亿人口中占很少的比例,所以露营行业的创业者、从业人员、消费者,大多都是中产或中产以上,属于“轻度假”的概念,因为正式的Vacation占用的时间太长,在国内并不适合,而“轻”就很及时补充了这部分需求,所以目前露营行业主要是在一二线城市周边开始兴起,正好赶上口罩政策持续紧张,近郊游的升级版露营一夜爆火,替代了强监管、需要身份登记的“民宿”行业,市场容量已经达到350亿,达到了上市的最低市场容量的门槛。

定位。露营属于次刚需,属于低频消费、复购率低,所以在用户粘性方面要下硬功夫。
赚钱还是值钱?露营的主要投资成本是营地的设计和建设,小的营地20-30W就可以搞定,大的营地200-300W,做多品类露营的甚至也有2000W+的,所以差异非常大。如果定位是赚钱,那回本是第一原则,其实不论哪个档次的露营通过“网红种草”都可以实现赚钱,因为现在大部分用户目前还处于新鲜期,周边地区每个用户消费一遍就够了,不考虑复购,3个月到2年基本都能回本。但值钱就比较难,因为露营的核心是复购,复购的手段是办会员卡,而在遍地是露营地的时代,用户的第一诉求是尝鲜,所以复购是所有中小营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举个例子,安吉的「半岛露营村」这个露营集群就打造了多个不同场景的营地,有在山顶的、有在湖边的、有矿坑的,用户每次进入的都是新场景、新视野、新体验,符合用户猎奇和打卡发圈的诉求,所以用户办卡逻辑较强、复购率自然能跟上。

商业模式。
1、小营地自营。这是目前市面上最多的模式,打法五花八门,从一日游到过夜游都有,产品从下午茶、火锅、烧烤、露营活动、拎包入住、玩家BC区、帐篷酒店,各有各的路径,档次方面启蒙、轻奢、高奢都有,做的好的有高端的Anadu。本质是通过低价或者免费门票引流,通过出租露营设备或者销售吃喝玩乐实现盈利。
2、连锁品牌。以大热荒野、嗨King、51Camp、在山野,这几家为代表,51Camp内容比较全,做全产品全用户覆盖;在山野主做1日游的派对活动,不过夜,以年轻小姐姐作为流量入口;大漠荒野是前端做露营,后端做产品,标准的DTC(直达消费者品牌)+C2F(消费者到工厂)模式,目测最有资本价值;嗨King是单店模型做的最好的,一线城市做直营,下沉市场做加盟。
3、本地平台化集群。以半岛露营村、小杭坑露营地为代表,露营集群做成平台思维,引入不同品牌的露营企业、咖啡企业,甚至是面馆企业,平台不收固定的场地租金,按照营业额二八开帐,平台分20%、入驻品牌分80%,本质是提供了B端创客平台,这样不仅让用户购买5K-1W年卡的逻辑加强,且也迫使各品牌方在平台内互相竞争,提升服务品质。

供应链。现在处于行业早期阶段,供应链机会大把。
露营的预制菜。咖啡+火锅+烧烤+精酿+鱼生,现在所有露营品牌最大的痛点是无法解决吃喝的味道问题,而露营的消费者偏偏又是中产或中产以上,他们往往又比较“讲究”,对产品的诉求是“可以贵一点,但要好一点”,咖啡要现磨的、食材要新鲜的、啤酒要精酿的,这都在增加现场操作的难度,这是目前B端的行业痛点,如果有人能满足这一点,将会是巨大的机会,这个领域考验的是“食品供应链能力”。
露营的设备。户外电源、天幕、帐篷、桌椅、烧烤炉、焚火炉、户外灯具,单体卖的比较好的品牌有牧高笛、挪客、黑狗、雪峰、DOD等等;还有租赁品牌野森领土、玩牌户外、等等;目前缺少定制化的露营专用设备,这也是机会。
露营的人才。露营从老板到店长,从领队再到店员,除了行业认知、专业内容、服务意识这些常规内容需要接受培训以外,经营用户是核心需要培养的技能,这也包含了流量入口的设置,流量如何接住,低客单价如何升高客单价,如何增加复购等等。目前还没有一家成型的专注做露营人才培训的企业。
预定平台与SAAS平台
全球头部露营预订平台是Hipcamp、Tentrr,国内露营头部是觅野、野游地、露营公社,传统OTA携程、去哪儿、飞猪、马蜂窝也在冲。而预订平台往往无法解决SAAS问题,所以露营行业的数字化目前还比较初期。

行业痛点
1、场地问题。大部分场地都是村里的地,如果跟个人签会有风险,跟村集体签会好一点,但也存在个别的眼红涨价情况,再就是地面附着物和植物的归属权问题,还有周期至少要5年起租,所以场地的产权清晰、地面附着物约定和植物归属权问题在协议里要非常严谨的解决,对于野蛮生长的中小营地几乎都不注意。
2、用户画像不清晰。大部分露营地贪大,什么都想做,但实际情况是贪大的后果就是四不像。
3、细节问题。夏日蚊虫、冬日取暖、女性如厕、垃圾清理,这都是用户复购的障碍。

露营行业细分赛道的机会“X to露营”
露营现在已经成为流量秘密,无论你原本是什么行业的,只要是你的用户画像有中产,都应该蹭一波流量。
餐饮+露营 原本的餐饮生意是否可以加上露营思维?现在是不是很多“房顶”、“露台”,甚至是“地下室”,被改造成了餐饮小店?因为在场地费用下降的同时,用户数量和曝光量是在增加的,本质都是披着露营外衣的餐饮店,用户的诉求是猎奇、打卡发圈、装13,只要满足用户的这层诉求,原本的任何餐饮店都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再做一次。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不基于“味觉锤”逻辑,只做“视觉锤”,同时只追求曝光量而不追求复购率的餐饮,大概率只能是赚钱,而不能值钱,从这个层面讲,帮助传统商家“露营化”将成为赚钱又值钱的生意。
派对+露营(公司团建、私人聚会、宠物派对、剧本杀)
生态+露营(植物园、农场、自然保护区)传统行业蹭网红流量,比如从农场转型网红农场露营地的步步熊。
教育+露营(研学、红色、素质教育、亲子教育)解决学生与家长共同出行、共同教育的问题。
汽车+露营(房车品牌、车友俱乐部、赛车俱乐部)这类品牌对于露营品牌的孵化有先天优势,用户画像高度一致。
艺术+露营(商拍、展览、学术、艺术空间、园艺鲜花)时下年轻人喜爱的艺术户外空间打造,是吸引新一代消费客群的重要元素,案例:专做商拍的「田野和季风」、专做艺术品展览的「野录公园」。
商业综合体+露营 原本商场的中庭或者商场外围广场都是做夜市或者市集,本质也是提升用户体验感,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新媒体+露营 露营细分赛道的MCN,变现渠道可以是为露营企业引流,也可以是教别人去做露营。

综上,露营经济是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型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行业,核心是抖音B站小红书的流量打法,是趋势,且现在已经到了风口的初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feno.com/1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