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滴滴怎么做自媒体赚钱,跑滴滴怎么做自媒体赚钱的?

年初有篇新闻很火,讲的是年轻人为什么不爱换手机了,相信大家都看过这篇新闻,原因当然有很多,手机创新乏力,年轻人消费越来越理性,旗舰机价格越来越高等,总之,手机是越来越难卖,越来越内卷。

五一前,我父亲换了台国产手机,性能够用,256g内存只花了1700元,而且可以随时去门店免费换屏幕膜,非常贴心,我父亲作为消费者不觉得手机行业有什么内卷问题。

内卷,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词,意思是竞争激烈,为了获得更好的机会而付出更高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和资金,但是效率却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今天就谈谈内卷,今年以来,大部分人过的都很艰难,前段时间失业率开始上扬,很多经济学家呼吁要不惜代价救经济,前两天,《经济日报》有篇文章,讲的就是虽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但是产业升级态势并没有改变。

我查了一下统计局数据,发现总的就业人口2020年比2016年少了1181万人,这就奇怪了,产业升级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中高薪岗位数量在增加,就业人口也在逐年减少,也就意味着,相比于过去,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中高薪岗位,那为什么还是会感到内卷呢?

我们先看高学历人群,前几天,有个新闻登上热搜,说是一个北京大学的女博士做了北京朝阳区酒仙桥的城管,跟她一起报考的还有很多硕士,我们稍微动一下脑筋就知道,这个女博士看中的是北京户口,北京户口有多值钱,北漂们心里都门儿清。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就提过,北京的竞争烈度是明显强于上海和深圳的,哪怕你是清北毕业的,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在北京生存下去。

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的速度太快了,我记得我拼高考那年,只要考300多分就可以上大专,快当然有快的好处,它能快速提高普通老百姓的科学素养,提高国家的人才数量储备量级,但是扩招的速度比中国产业升级的速度快多了,高学历学生增加的数量比产业升级带来的中高端岗位的增加数量要更多。

还有一个数据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历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我本身只有大专学历,平时对考研类的新闻不感兴趣,只是最近这段时间只要打开手机,总是能看到考研的新闻,我们那时候周围很少听说有人考研的,专升本的比较多,我查了一下数据,2010年那时候,考研的人数还不到150万人,而今年的考研人数高达457万人,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

中国教育在线针对大学生考研的原因做了一个调查,近6成是因为就业压力大,近5成是为了完善知识结构和加强文化素养,可关键是,研究生要找的是中高端岗位,我国中高端岗位的增加速度哪有那么快呢?况且,近几年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各种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又遏制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

多出来的研究生,只能放低姿态,去做一些原本本科生就能做的工作,如果工资待遇一样,老板自然倾向于招研究生,这样一来,本科生又倾向于去考研,进一步推高考研人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增速下降,中国经济从2011年增速跌破10%,当年只有9.3%,到2019年的6.1%,再到近两年平均增长只有5.1%,意味着蛋糕很难再做大,而原来碗里有蛋糕的人,又不愿意让出来,既然暂时吃不到蛋糕,就只好考研躲到书里去。

好了,刚才说了高学历的人内卷严重,那低学历的人情况会不会好点呢?我认为不一定,内卷可能更加严重。

我是在2019年年底收的佛山房,我记得那时候从小区拿到钥匙后,刚出小区门,就被十几个装修公司的销售围住了,有正规公司的销售,也有夫妻档,他们给我递名片和折页,我每一张都收下了,那时候虽然快到年底了,但是佛山下午的太阳依然很大,我看着他们被晒的发黄的脸,就想到当年拼搏的自己,我加了他们所有人的微信,到现在一个都没删,哪怕对方删掉了我。当然,我很清楚,我最多只能选其中一家做装修,这意味着其他人可能就要扑空了。后来,一些离职了的员工跟我说,装修公司里业绩好的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其他人的流动性都很强。

很多人认为,大力发展服务业可以为低学历人群解决就业问题,比如送外卖送快递,卖保险,开滴滴,做自媒体之类的。我的看法是,作用比较有限,因为服务业它的头部效应比制造业更加厉害,比如, 很多保险公司,业绩好的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人,其他人虽然也是正常打卡出勤,但是赚的很少,有的甚至压根就不赚钱,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官方统计的时候,依然会把所有人都统计为就业人员。

对于如何解决内卷化的问题,中国现在的应对方案也很清楚,就是坚持产业升级+产业转移

坚持产业升级,从国外抢下更多的中高端产业,使中国经济增速维持中高速增长,同时又保持很低的失业率。

今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可是很多中高端产业链的公司却求贤若渴,新能源、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工业自动化等高端制造业的招聘规模出现快速增长,同比增幅超过40%。其中数字技术、IT类岗位招聘规模同比增幅高达75%。

其中最受我关注的是半导体行业,因为我国起步较晚,底子薄,容易被美国卡脖子,也是我国进口最多的品类,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下图这个小伙子,本科学的是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大背景下,他去年大四还未毕业就已经被一家芯片研发公司提前预定为技术员。半导体行业,像MCU(单片微型计算机)这一块,架构师这个岗位, 以前的起薪大概是100万元左右,现在起薪竞争到至少是200万元起了。

跑滴滴怎么做自媒体赚钱,跑滴滴怎么做自媒体赚钱的?

更狠的是,这200万只是人家的起点,只要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成功,年薪过千万也是正常的,而且不用承担什么风险,你不用背莫名其妙的销售话术,不用到处去找客户玩概率游戏,不用和客户斗智斗勇,不用学“做人”,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北上深的房子车子都不是问题,你对生活有很强的掌控力。

新能源汽车也一样,上个月, 比亚迪宣布,拟斥资约18亿元回购股份,并以0元/股的受让价格,送给约1.2万名员工。蔚来汽车针对2022届获得录用资格但没有入职的学生,准备了专属简历投递通道,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投递对应岗位,可以免试,直接进入录用沟通环节。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自动驾驶、智能网联领域的综合类人才非常缺乏。所以很多车企都愿意去高薪抢人,一些专业岗位的技术人员,年薪通常都在一两百万元以上。

无论宏观环境有多差,总有一帮人在闷声发大财

半导体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带来中高端岗位增加,其他还有医疗器械、制药、航空航天等等,而这些行业的中高收入岗位增加,也会间接带动周边产业的收入增长,比如出行旅游,保险,餐饮,服装等。

还有一个就是国内产业转移,其实它的本质和产业升级是一样的,产业升级无非就是把国外的中高端产业转移到国内。

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转移到美国,造成了美国的高速发展,二战后,美国又把产业转移到日本,再往后就是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也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繁荣,改革开放后,最后转移到中国大陆,严格来讲应该是大陆的沿海城市

很明显,在国内实现产业转移,是对抗内卷的利器,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北上深一个月拿1万块钱,你恐怕存不下什么钱,都给房东打工了,看着均价5万的房价,你也只能望房兴叹。但是如果把你的工作转移到某个房价只有1万出头的二三线城市,三年左右你就可以攒个首付,如果是夫妻一起买,时间会更短,生活压力也没有北上深那么大。

国内做的比较好的有京东方,它在合肥,成都,重庆,福州,绵阳,武汉,昆明,苏州鄂尔多斯固安等都拥有生产基地,其中福州,绵阳,昆明,鄂尔多斯,固安都属于二三线城市。类似的还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

但是,国内现在产业转移的速度整体来说并不快北上深依然拥有国内最高端的产业。

就拿最火爆的半导体产业来看,中芯国际总部位于上海,它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建有三座8吋晶圆厂和三座12吋晶圆厂;在上海、北京、深圳各有一座12吋晶圆厂在建中,其中除了天津是新一线城市外,其他的都在北上深。

还有一家公司,上海韦尔半导体,它属于豪威集团的,总部也在上海,它在北京,太仓,深圳,武汉,香港,台湾省都有制造中心。这几个城市除了太仓市之外,最低级别也是新一线城市武汉。

跑滴滴怎么做自媒体赚钱,跑滴滴怎么做自媒体赚钱的?

韦尔半导体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高端产业转移的时候会面临一个人才和产业链博弈的局面,假设我是韦尔半导体的老板,想在佛山建一个制造中心,我就要考虑当地有没有相关的人才能胜任这个岗位,也要考虑佛山有没有半导体产业链,但现实是佛山虽然工业很发达,但是产业结构偏传统,再加上没有几所大学,顶尖人才供给吃紧。

反过来,如果我是一个半导体人才,其他小城市又没有适合我的岗位,我找工作就只能去北上深,小城市的顶级人才就会进一步流失,这样一来,北上深的半导体公司往其他小城市扩张的意愿就会降低。

而且,目前来看,国内沿海城市往内地转移的产业,大多也只是生产基地,而不是研发部门,更不是总部。

前面说的京东方就是这样,包括我很喜欢的小鹏汽车小鹏的总部在广州,研发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美国硅谷和圣地亚哥,生产基地却在武汉和肇庆

当然,能把生产基地转移过来,也是好的,凡事都有个过程,几个月前,网上传言特斯拉要在中国建第二工厂,各大工业城市都在抢这个项目。后来,马斯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短期内,特斯拉将不会在中国其他城市建造新工厂,将会以扩大上海超级工厂规模的形式来实现扩产。

说回内卷,内卷是所有国家高速发展后遇到的正常现象,尤其是经济增速下降的时候,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卷,比如德国和日本对燃油车的精益求精,本质上就是找不到其他高端产业了,只能在燃油车里内卷。

中国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有三个优势,一个是我们是全产业链国家,升级是全方位的升级;还有一个是国土面积大,缓冲地带比较大;最后就是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的一带一路,我们现在帮非洲、拉美、南太、西欧等国家做好基建,等他们发展起来了,就有钱来买中国的产品,消化中国多余的产能,截至上个月,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的朋友圈继续扩大。

内卷,具体到我们个人,我觉得不用担心,之前我就提过一个观点,宏观环境和个人发展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并没有那么强。

我大胆的说一句,就算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了,内卷也依然存在。还是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还是有大量的人生意不好做,还是有大量的人买不起房,还是有大量的人要打光棍。哪怕你是半导体专业的,如果你在大学里不好好用功,你出来照样找不到工作。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国内产业转移,又或者是一带一路,都需要时间,都有个过程,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产业升级贡献一份力量,未来升级成功后,才能胜任更加高级的工作。如果你是学生,我还是那个建议,好好学习,把握住高考这个人生中最好的机会,中国未来会很好,希望那时候的你也很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feno.com/13087.html